廣州GDYF數據銷毀公司:你扔掉的舊衣服火了,很多小區都有
時間:2024-04-03 08:45
小區里多了舊衣回收箱舊衣有了新去處
在北京的一個小區內,記者遇到了正準備搬家的王阿姨,她告訴記者,一般有不穿的舊衣服,她常日都會投放到小區里的一臺舊衣回收箱里,最近趕上搬家收拾房子,最多時她一天就扔掉了五六袋。
回收員張師傅告訴記者,現時他一個人管理著大約210個箱子,每個回收箱上都有一個感應衣物容量的探測器,只要經過手機小程序出現箱內衣物接近70%,他就會將箱內衣物收走。
記者展現,今朝全國許多小區里都已經有了這樣的衣物回收箱,有些還具備智能掃描稱重功能,并可以根據重量給予用戶一定積分,用來兌換各種商品。
上海市長寧區周家橋街道天山華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靖:回收箱入駐,完全公益的,沒有費用,首假若方便居民。
除了設置在小區里的回收箱,預約上門回收的方式,日前也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業內人士表態,近幾年,不少互聯網回收企業也在加速跑馬圈地,打造線上線下混合的回收渠道,隨著覆蓋范圍的填補,回收量也水漲船高。
上海某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盧晗:在全國能夠投放了5000多個終端回收箱,去年我們累計在蘇州、天津、南京和上海回收了恐怕5500噸左右的廢紡。
經分揀廠處理 超六成舊衣可出口
記者在音訊中了解到,其實很多人并不了解回收上來的舊衣服去了哪。當下廢舊紡織品的處理究竟有哪些方式,經濟價值又應該?
浙江杭州的一家舊衣分揀廠家,日常大約要處理一萬多個包裹,而進入換季的時候,分揀量至少還要比目前高出一倍左右。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這家廠家至少有6成以上的服裝都將用于出口。
這家分揀基地處理的服裝重若是經過線上預約及回收箱渠道回收回來的,流水線上的七八個工人會將這些衣物進行初步分揀,主要分為夏裝冬裝、公仔玩具、床單被套、鞋子包包等幾個大類,再由相應品類的分揀工人進行精細分揀。
負責人告訴記者,當下這家分揀工廠約有65%左右的服裝會出口到非洲及東南亞等國家,還有20%會賣給下游廠家再生利用,制成毛氈、地毯、大棚被等產品,其余15%用于捐贈。其中,出口貿易是目前廢紡回收處置中最高值的環節,出于這些地區氣候炎熱,重要出口的服裝以夏裝為主。譬如一件紗料連衣裙在非洲大約能賣7美元左右。
杭州某衣物回收公司相關負責人方曉東:出口這塊基本上囊括了90%以上的利潤占比。我們如今基本上都是經過出口來補貼所有運營的開銷和費用。
合伙國數據表現,2023年中國舊衣物出口額為3.36億美元,僅次于歐盟,美國和韓國,位列全球第四。一位伊朗的采購商表態,盡管今年他從我國的拿貨價格上漲了約15%,但中國早已成為最緊要的貨源地。
但是,業內人士也表態,目下我國服裝出口只是國外采購商與大陸基地間的協商標準,另外隨著一些國家陸續暫停二手服裝的進口,未來如何對廢舊紡織品進行再生利用,還需要思索。
酌量廢紡利用新途徑 打破低值化瓶頸
對于廢紡,也就是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行業,應該改變收運分揀成本高,而再加工品價值低的現狀,也是很多企業正在推敲的方向。目下到底都有哪些最新的測評和考慮?
記者了解到,生產再生纖塑型材,每噸平均需要消耗600公斤的廢紡和300公斤的廢塑料,廢棄物占比高達90%。服裝廠邊角料,無從流入超市的各種制服,以及從居民端回收來的廢舊服裝,都是原料來源。這些廢紡通過相應程序,與廢塑料混合,可加工成室外地板、垃圾桶、回收箱、衣架等。
上海某新材料科技有限企業執行董事吳馳飛介紹,基地今朝平常大約允許消耗8噸左右的廢紡;而要是要日消耗100噸廢紡,至少要擴建到100條加工線,因此他也希望在土地的使用上,得到一些政策性的傾斜。而北京一家廢紡再生利用企業的負責人,也表達了類似的冀望。
業內專家表態,據不完全統計,而今中國每年可能產生居民生活端廢紡800萬噸,這還不包括歷史上的存量,每年的回收總量或將只有300多萬噸,其中只有大概不到10%沒準進入到正規的回收渠道。許多再生產品超市容量小、附加值低,公司回收利用積極性不高,而一些高附加值的再生技術路線雖說已經展示,但產業發展并不完善,需要政策性的支持和補貼。
國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秘書長潘永剛:包括在條件成熟的地區,打個比方紡織比較集合的,或然是化工產業比較集中的地區,建立廢舊紡織品的以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為主的,叫集散地抑或是規模化利用的園區等,形成規模的優勢。
上一篇:集中銷毀近400臺直排式熱水器